現(xiàn)在過年蒸包子,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了,自己做些喜歡的餡,提到街頭的攤點上加工就是了??墒腔厮莸轿覀兊耐?,那可是一件大事。 那時糧食緊張,一家人窮不窮,富不富,從用來蒸包子面的分量就可以看出來。蒸包子前一天,就會準備餡兒,我們俗稱為“心”。那時農(nóng)村窮,一般人家都是用清菜和蘿卜做“心”,還有的是用小豆煮爛了做“心”。 那時蒸包子都是用的土灶,火力要大,都是用樹棍子燒的。蒸包子前,叔叔會把存放在草堆一邊的枝枝杈杈的樹棍子拿出來,用斧頭剁成一截截的,那樣才能放進鍋灶里燒。 這些都準備好了,就準備發(fā)面了。發(fā)面這樣的體力活一般都是由父親完成的,把面粉放在大腳盆里,放水揉搓,待面揉搓得差不多的時候,再放“酵子”揉勻,不見生面了,就放在笆斗里,上面鋪上一層塑料紙,然后放在床上,上面再用棉被蓋好,由它們“漲”。 包子包好 “上灶”了,我是最高興了,從大屋到廚房跑來跑去的。不過廚房是我呆得最多的地方。因為這時鍋底下的木材火燒得更旺了,籠里散發(fā)出大量的蒸氣。我一邊嗅著包子的香味,一邊感受那種霧氣騰騰的神秘。奶奶在燒火,看我冷了,就會把我拉過去,讓我貼在灶門前暖暖身子。 蒸包子過后,廚房里的氣溫明顯地高了,把鍋里的熱水舀出來倒進一個大腳盆里,就關(guān)好門窗,家里人一個接著一個,開始洗澡。洗完澡了,趕緊換上干凈的內(nèi)衣,披上外套,走到正房里,鉆進被窩。此時的人們感到無比地舒坦,幸福地等待新年的到來。 時代變遷,往事難忘。最難忘的是,舊時蒸包子時洋溢著的喜慶,濃郁的親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