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一:為自己造房子
有一位蓋了一輩子房子的木匠向老板提出要退休。老板說,只要最后再建造一座房子,就同意他退休,木匠欣然同意。在建房子時,木匠已經(jīng)不像從前那樣認真做工了,心想反正快退了,建好建壞都無所謂,于是,為了早點完工,便偷工減料,草草完成。當他向老板交差的時候,他傻了眼——老板把房子的鑰匙遞給了他,說這房子是為他蓋的,算是對他的回報。老木匠既悔又羞,有口難言。
人的一生中會建造無數(shù)個“房子”,我們誰也不知道究竟哪一座會是自己的。所以,要想不后悔,就要把每一棟房子都當作為自己建的一樣,盡心盡力地去造。如此下來,即使所有的房子中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,也不會后悔,因為我們在投入精力和智慧的過程中,忘卻了自我、享受了過程。而這些傾注大量心血的房子便構(gòu)成了我們無可挑剔、沒有缺憾的人生,要知道,這不是普通的“房子”,因為它可以安頓我們的心。
每天,我們都應(yīng)該問自己,今天做得怎么樣?盡力了嗎?偷懶了嗎?是以一種被勞役的心情應(yīng)付了事?還是以為自己建房子的態(tài)度投入工作?是為今天的工作被領(lǐng)導肯定而高興嗎?還是為遭遇誤解而怏怏不歡呢?是在享受工作過程還是在刻意追求工作回報?……無論如何,都請記住,我們每天的忙忙碌碌,其實都是在為自己建造房子,不是嗎?
之二:把握珍珠
有一個人,非常幸運地獲得了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,然而他并不感到滿足,因為在那顆珍珠上面有一個小小的斑點。他想,若是能夠?qū)⑦@個小小的斑點剔除,那么,它肯定會成為世界上最最珍貴的寶物。于是,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層,可是斑點還在;他又削去第二層,原以為這下可以把斑點去掉,殊不知它仍舊存在。他不斷地削掉了一層又一層,直到最后,那個斑點沒有了,而珍珠也不復存在了。后來,那個人心痛不已,并由此一病不起。臨終前,他仍無比懊悔地對家人說:“若當時我不去計較那一個斑點,現(xiàn)在我的手里還會攥著一顆美麗的珍珠啊!”
西方有句諺語,說“我們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”,言下之意,每個都是有缺點的,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。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是由與眾不同的特質(zhì)為內(nèi)核而形成的,看似缺點,實為特點。如果我們不能容納其缺點(實為特點),只會有兩種可能的結(jié)果,一是你拋棄他,二是他離棄你。如果我們只盯著缺點不放,就放大了他的缺點,而遮蔽他的優(yōu)點;如果我們試圖改掉他的缺點,而當我們把他的缺點改掉的時候,他的優(yōu)點可能也不復存在了。
要有謙虛的態(tài)度去欣賞人的長處,要用寬容的態(tài)度去理解人的不足。見賢思齊,知人善任。用其所長,避其所短就夠了。
之三:信心的力量
古代有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。一次,他率軍對敵,但雙方兵力懸殊,他的全部人馬只及對方十分之一,因此眾將士有點信心不足。于是,這位將軍就來到一座廟里求神問卜,當著眾將士面取出一枚銅錢,說:“勝負在天,就讓神靈決定我們的命運吧!如果銅錢落地后正面朝上,神將保佑我們戰(zhàn)無不勝;如果正面朝下,是神讓我們失敗,我們只有聽天由命?!闭f著,將軍輕輕向上一拋,銅錢落地,正面朝上,頓時全軍欣然。接著,將軍又拋了一次,還是正面向上。這樣,將士們歡騰雀躍、士氣大振,終于獲得全勝。凱旋歸來后,將士們紛紛提出要感謝神靈的保佑。這時,將軍才拿出銅錢讓大家看,原來,這枚銅錢的兩面都是正面。
這是一個禪宗故事。還有一個歷史故事,叫“望梅止渴”。故事內(nèi)容相信大家都知道了。在這里,曹操率軍到了梅林后是否真的吃到了梅已經(jīng)不是關(guān)鍵了,關(guān)鍵在于士兵當時相信了,提起精神了,沒有因為口渴而倒下,而靠著希望和信心得救了,這就足夠了。
當然,類似這樣的畫餅充饑的手段只能用一次,但從另一方面也反證了信心所具備的難以估計的力量。因為有了信心,所以不懼怕任何困難險情;因為有了信心,所以勇于付出;因為勇于付出,所以才會“無中生有”,收獲無數(shù)個意外的驚喜。
讓我們對自己的事業(yè)和生活多投入一些希望和信心,用信心去編織屬于自己精彩的人生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