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學家的研究發(fā)現:飛蛾在作踴之時,翅膀萎縮不發(fā)達;出繭時,必須經過一番激烈的掙扎,身體中的體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。經過體液的滋潤,飛蛾的翅膀才能有力地在天空中飛翔。
一天,一個人恰巧看見樹上有一只繭開始活動。整個早晨,蛾都在里面奮力掙扎,可還是不能掙脫,飛蛾似乎再也不能出來了。
那個人決定幫助飛蛾。他拿來一把小剪刀,在繭上剪了一個小洞,好心的他想讓飛蛾能夠很容易地出來。果然,沒過一會兒,蛾子就從繭里爬了出來??墒沁@只飛蛾的身體卻反常地臃腫,它的翅膀也異常萎縮。這只飛蛾,最終沒能在天空中飛翔,而是痛苦地爬了一會兒后,就無聲無息地死去了。
這個一心要幫助飛蛾的人,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好心辦了壞事。他的幫助,偏偏演變成了生命的禍根!
每個生命都有其固定的歷程。在生命的成長中,有時,艱辛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。就像那些破繭而出的飛蛾,沒有破繭過程中那番艱辛的掙扎,它的液體就不會流到萎縮的翅膀上,而得不到體液滋潤的翅膀就無力展現生命的美麗。因此,對于飛蛾的成長發(fā)育來說,艱辛的掙扎是一個不能省略的過程。
一只飛蛾尚且如此,一個人的歷程又何嘗不是這樣?正所謂“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”。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。古今往來。有多少父母用自己的愛“省略”了該由孩子自己承受的艱辛。父母苦心營造的安樂窩里,葬送了多少原本可以大有作為的生命!
我們無意否認幫助和扶持的意義。在人生征途上,的確需要他人的幫助和扶持,但這種幫助和扶持只能是改善環(huán)境,創(chuàng)造條件,絕不能代替被幫助被扶持者去盡他自己該盡的努力,去承受他自己該承受的艱辛。
既然艱辛是生命無法省略的歷程,那么,讓我們坦然去面對它,擁抱艱辛,走過艱辛,走出自己美麗的人生。 (楊壽林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