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唱雄雞天下白?!遍L夜漫漫,伴隨著雞鳴聲聲,光明來到了人間。但半夜雞叫,有違天時,黑夜不會變成光明的。這個暗沉沉的“夜”字,也不見有個黑字作伴,竟能夠傳遞出晦暝、幽黑、昏暗的氣息,指稱從黃昏到黎明前那一段時間,其中有何神來之筆?
“人之臂,亦也。從大,像兩亦之形?!币梗衷幢砻?,來自古字“亦”,即大字形的人左右各一撇,以指事符號表示人的雙臂靠近肩膀的兩側(cè)部位,也就是腋窩。由于其具有對稱性,所以相似、雷同的義涵就非常直觀地表達出來,意思與“也”相同。后省去右邊一撇,添上表示黃昏的半個月亮“夕”,所謂夕形或月形、亦省聲,由此加以組裝并會意,胳肢窩的部位特征和特性便呈現(xiàn)出來,也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的那個伸手不見五指的特征。
由“亦”到“夜”,古代造字先賢似乎具有聯(lián)想功能,將漢字連比帶劃的象形、會意、指事功能發(fā)揮。人的左右兩臂又暗又黑的地方是什么?不正是胳肢窩嗎?所以當“亦”字以身許“也”后,“夜”的字形恰恰呈現(xiàn)了胳肢窩的諸多特征。胳肢窩與黑暗相關(guān)聯(lián),“亦”與夕形或月形的組合,無非進一步確認了“夜”的所指:身體部位和黑暗。在字形演變中,被賦予黑暗義涵的“夜”,被用來表示“月高天黑”那個時間段。作為腋窩的“夜”,在添加“月”字旁后,回歸到了指稱人體部位的本義,也就是“腋”。只是,這個新添加的“月”并非指月亮,而是“五花肉”的象形,通常指肉體、身體。從亦到夜到腋,是不是反映了事物本體意義的多重演變和轉(zhuǎn)換呢?
所以,“腋”中的兩個“月”,一個標注的是星月之“月”,如同幽靜的夏夜,“云盡月如練,水涼風似秋”;另一個專指肉體,如同肝、腎之類。藏著掖著,既指暗地里操作、見不得人,同時活現(xiàn)了腋的功能?!耙骸?,一不小心也與黑暗、不透明有關(guān),比照一下凝結(jié)的冰,誰更晶瑩剔透呢?
“夜,暮也。”從人體到天象,智慧的古人就這樣巧妙地運用具有人體部位特征的“夜”,來指稱昏旦之間的漫長時間,也就是“日行為晝,月行為夜”,其視覺特征就是一個“黑”字,即“暗昧之行”。
“夜,舍也。天下休舍也。”夜幕降臨,倦鳥歸林,該回家休息了?!耙孤┪幢M,雞鳴時也。”雞鳴,天會亮;雞不鳴,天也會亮。但是,雞鳴之時,不正是光明來到人間的時刻嗎?“人間沒有夜晚,世界沒有冬天?!遍L夜終有盡頭,在信念的旗幟上,光明就是召喚?。偣巨k公室摘錄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