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世紀末20世紀初,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在一次調查中偶然發(fā)現(xiàn)了二八定律。他認為,在任何一組東西中,最重要的只占其中小部分,約20%。事實上,20%的努力會帶來生活中許多領域80%的結果。也就是說,如果我們想要產出80%的結果,就要努力去找到那20%的重要事項。
但我們往往會感覺自己手上的每件事都很重要,耽誤不得,所以,我們要學會給事項排列優(yōu)先級。
巴菲特曾經給他的私人飛行員弗林特介紹過確定優(yōu)先次序的三步走策略:
首先,巴菲特讓弗林特在一張紙上寫下他的前25個目標。接下來,他讓他選出前5個。到目前為止,沒什么特別的。最后,他讓弗林特把那20個他沒有選中的目標,放在“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避免”的清單上。
在第三步,你會看到巴菲特在排定優(yōu)先級上面的天才之處。在這一點上,大多數(shù)人只會專注于前5個目標,然后間歇性在其余的目標上投入精力。但巴菲特沒有。他建議弗林特:“不管怎樣,這些事情都不應該引起你的注意,除非你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前5個目標?!?/span>
真正威脅到我們的時間的,不僅僅是我們所知道的那些錯誤的事情的干擾。相反,真正的威脅是那些讓我們感覺自己在努力工作的活動,但最終并不能改變現(xiàn)狀。而巴菲特的“三步走”方法,就是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發(fā)生。優(yōu)先化的真正挑戰(zhàn)在于說“不”。答應是很容易的,真正困難的是對繁忙的工作說不,因為繁忙的工作往往能讓你從待辦事項清單上劃掉一項而感到滿足。
有時候,你會遇到無比艱難的環(huán)境,于是你會感到迷惘、遭受挫敗、經歷絕望,以至于你的心智與肉體都陷入了癱瘓狀態(tài)。
那么,當我們處在崩潰邊緣的時候,該如何堅持下去呢?
第一,你需要認識到,當你已經緊繃所有神經的時候,應該給自己一些時間暫停一下,讓思慮靜靜流淌,然后告訴自己:“沒有成長是光鮮亮麗的,它們全都是痛苦的。而那些該死的魅力總是事后才會讓人感知?!?/span>
第二,你得意識到,你需要耐心和行動力才能培養(yǎng)出處理事情的新能力。你一定要明白:“每個人都會有落入水底的經歷,但是我們要有游上來的信念?!?/span>
第三,向外尋求幫助,與他人吐槽你的痛點。如果你只是自己承擔,就會扎進一個負面的循環(huán)里。而向外尋求幫助,則可以讓你跳出思維定式,找到新的解決思路。
第四,你需要停止思考過去的失敗和未來的不確定性。
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一書的作者丹·米爾曼說過,我們每個人的腦子里都有兩個“心靈”模式,一個會想著過去或未來,另一個會活在當下。要想掌控這兩種模式,只能讓自己能清楚覺察到你當下所處的模式。(總公司辦公室摘錄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