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候,眼中的世界落滿塵埃。可是,世界是不變的,變的只是一個人的心境罷了。 雨果曾說“如果看天堂,我會戴上粉色浪漫的眼鏡;如果看地獄,我會戴上黑色迷糊的眼鏡;如果看我所處的世界,我會閉上眼睛,用心去看?!蔽宜吹降氖澜?,并不是世界本身,而是世界在你心靈上的映射。擦亮心窗,就是要為心靈注入真善美的靈魂。 擦亮心窗,擁有真誠的心靈。這份真誠可以很渺小,小到只是朋友的一聲問候,家人的一聲叮嚀,師長的一份期望。這份真誠,也可以很宏大,它是范仲淹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悲憫情愫;它是陶行知“捧著一顆心來,不帶半根草去”的育人理念;它是鄧小平“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,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”的博大情懷。一點真誠心,千秋快哉風(fēng)。因為心中有了這份真誠,世界瞬間開闊了許多。 擦亮心窗,擁有善良的心靈。它是好心人“炎黃”自愿捐款不留名;他是廣西“化緣校長”;他是“最美司機”,乘客安危系心間……他們,平凡而偉大;他們,善良而不朽。在他們的世界里,永遠是鶯歌燕舞,姹紫嫣紅;永遠是鳥語花香,落英繽紛,為什么他們的世界是那么生機勃勃?原因就在于他們擁有善良的心靈。 擦亮心靈,擁有純美的心靈。豐子愷在《從孩子得到的啟示》中,從孩子的視角,記敘了一次逃難的經(jīng)歷;冰心在《繁星?春水》中,用童真、母愛、自然點亮了世界;泰戈爾在《飛鳥集》中,營造“生如夏花之燦爛,死如秋葉之靜美”的意。假如沒有純美的心靈,豐子愷就走不進孩子的世界;假如沒有純美的心靈,冰心就道不出人間至美;假如沒有純美的心靈,泰戈爾就說不透世事的真諦。是心靈的純美,給了他們放眼世界的眼睛,引領(lǐng)他們?nèi)プ穼っ篮谩?/span> 近來,食品安全問題拷問著人們的心靈——真誠何在?人性的冷漠質(zhì)問著人們的心靈——善良何在?貪腐的丑陋追問著人們的心靈——純美何在?漸漸地,身邊憤世嫉俗的人多了,感慨世風(fēng)日下的人多了,批判社會的人多了,可究竟是我們變了,還是世界變了呢? 老婦人透過自家骯臟的窗戶,看到了鄰人污跡斑斑的衣服;而我們透過被名利、懷疑、丑陋所沾污的心窗,如何能真正看清這個世界呢?我不否認丑陋存在,但我相信,當(dāng)心靈中真善美多一些,世界的丑陋必然會少一些。因為心靈美好的人,不僅能看到美好的世界,更會去行善事,做好人。 我們每個人看世界,就像在隧道中行走,而心靈便是隧道口。隧道口大一些,我們眼中的世界便寬廣了些。(楊彬摘錄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