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清稗類鈔》記:御史某以清節(jié)著于時,一日宴客,見一妓有殊色,席散,遂命仆喚之,既而自悔曰:“某不得無禮。”急命人呼仆返。仆從屏后轉出,某曰:“汝未去耶?”仆曰:“吾事公久,未見有此舉動,度公之必悔也,是以未去?!蹦诚采?,重賞之。 喜甚也幸甚,魯男子和御史某,都贏在了一念間。 人生在世,七情六欲。金錢美色、權勢地位、物欲名譽等誘惑形形色色。且“食色,性也”,如齊宣王言稱“寡人有疾,寡人好色”,這都不是錯。關鍵在于恪守“發(fā)乎情,止乎禮義”,依照道德法紀管好自己的欲望,尤其管好臨頭“一念”。魯男子自知其心性定力難敵美色誘惑,故以“柳下惠則可,吾固不可”之一念,行“吾將以吾之不可,學柳下惠之可”,堅拒鄰婦于門外,贏在了一念間。他若學柳下惠之舉,倒可能好事變丑事。最是御史某,先是一念“發(fā)乎情”“命仆喚之”,后又一念“某不得無禮”“止乎禮義”改邪歸正,應驗了羅曼·羅蘭一句話:“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,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?!?/span> 一念定于心?!对贰份d,學者許衡外出,天氣炎熱,口渴難耐,正好路邊有梨樹,行人都去摘梨吃,唯許衡不為所動。有人問:“你為何不去摘梨?”許衡道:“不是自家的梨,豈可亂摘?”那人說“世道這么亂,梨樹哪有主人?!痹S衡說:“梨無主,但我心有主?!钡拇_,世間諸事,往往成敗一念間。但一念之定奪,既有腦瓜一熱的沖動,更有“發(fā)乎情,止乎禮義”的淡定。它是學習修養(yǎng)全部積淀的表態(tài),也即許衡說的“我心有主”。 贏在一念間,也是贏在“心有主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