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下雨,擔(dān)心堵車,我比往日提前了10分鐘出發(fā)。最終,我還是被堵在路上,堵在了一段寬路上,進(jìn)不能進(jìn),退不能退。
上班途中,我要經(jīng)過兩段路,一段窄道,雙向兩車道;一段寬路,雙向六車道。
到達(dá)窄道路口,前面車輛已經(jīng)排起了長龍。因為太窄,想超車根本不可能,車輛只能依次緩緩而行。俗話說得好:不怕慢,只怕站。車雖然前行很慢,但秩序井然,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擁堵,與往天相比,用的時間差不多。
駛?cè)雽捖罚那槌亮撕芏?。正在暗自高興,今天可以上個早班,沒承想前面一下?lián)矶铝?,三條道變成一條道,左右都奮力往中間道擠,立即擠成了一鍋粥。想退,是不可能的,只能蝸牛般挪,結(jié)果一段不到300米的道路,40多分鐘也沒擠出去。之所以堵車,原來是因為前面有車超速搶道,發(fā)生了車禍。
這正應(yīng)了那句俗話:寬路處不寬,窄路處不窄。路寬時,隨心所欲,你爭我搶,路就變“窄”了;路窄時,心中有規(guī)矩,人人守秩序,道就變“寬”了。
窄與寬,既是一對好伙伴,也是一對好冤家。
寬窄之路,存乎一心。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就是窄變寬的經(jīng)典?!扒Ю锛視粸閴?,讓他三尺又何妨?!背Q缘溃骸巴艘徊胶i熖炜??!本褪侵鲃油顺龅倪@小小的、窄窄的“一步”,成就了寬闊。
世間道路,沒有窄,也沒有固定的寬。成都市的寬窄巷子很好地詮釋了這個道理。乍聽起來,似乎窄巷子比較窄,而寬巷子比較寬,但真正到過這里的人,估計沒有誰去計較哪個是寬巷子、哪個是窄巷子。寬與窄之間,全在感念。人多的時候,寬巷子就成了窄巷子;人少的時候,窄巷子似乎也成了寬巷子。
柳宗元在《柳州八記》寫道:“舟行若窮,忽而無際。”“若窮”轉(zhuǎn)瞬“無際”,窄與寬豈有涇渭分明?
人生之路,更是沒有寬窄。
曾國藩有一個人生哲學(xué),那就是尚“拙”。他曾說,自己天分不高,一生走的都是窄路——笨拙:讀笨書,打笨仗,想笨法。然而他又說:“天下之至拙,能勝天下之至巧?!弊荆钦?,也是寬。
很多時候,窄的是道路,寬的卻是我們的心。此所謂“心寬一寸,路寬一丈”。心寬則心靜,進(jìn)而腳穩(wěn)、力足,不論道路寬窄,都能心無旁騖,走得很矯健。
(總公司辦公室摘錄)
|